BRIEF INTRODUCTION

一、茚虫威、虫螨腈、阿立卡等三种高效农药的推广

项目内容

对筛选出的水溶性农药的替代品种进行防治叶蝉、茶尺蠖(茶毛虫)、和茶树螨类等茶园害虫的示范应用,并进行推广。

项目成果

为保证茶叶的安全生产,保证饮茶者的身体健康,我们特从安全和高效两方面考虑,提出茶园高水溶性农药的替代方案。项目执行期间在浙江、福建、安徽、云南、湖北茶区进行防治叶蝉、茶尺蠖(茶毛虫)、和茶树螨类等茶园害虫的应用推广,召开茶农培训班,建立示范点6~8个,累计示范面积超过10万亩,农药示范工作取得较好的结果,几种新农药对茶园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得到进一步的肯定,对茶农科学选择化学农药起到了指导作用,辐射面积扩展到示范区周边茶区,辐射推广面积超过20万亩。

图1.水溶性农药替代品种的筛选及应用示范

二、数字化色板产品的示范推广

项目内容

在全国各茶区大范围推广数字化色板产品,建立示范点并进行示范。

项目成果

项目执行期间已在全国各茶区大范围推广数字化色板产品,其中茶小绿叶蝉数字化色板产品共推广2447243块,推广面积达97890亩;茶树蓟马数字化色板产品共推广322900块,推广面积达12916亩。

三、茶毛虫病毒制剂推广

项目内容

建立茶毛虫生物防治剂应用示范基地,推广应用茶树茶毛虫防控技术。

项目成果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pNPV)是控制茶毛虫种群的重要病原物,茶毛虫病毒-Bt混剂(商品名茶毛核·苏,有效成分为1万PIB/µl EpNPV和2000IU/µl Bt)是防治茶毛虫的专用高效生物农药,具有防效高、持效期长、对天敌和环境安全、无农药残留等优点。2015-2017年9月在浙江、福建、贵州、河南共4个省份的12个茶场推广应用该病毒制剂,应用面积共计5400亩次,推广应用茶树茶毛虫防控技术,覆盖面积达到25000多亩,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效益。

四、茶园主要害虫生态调控技术推广

项目内容

建立茶园主要害虫生态调控技术综合示范基地,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物种多样性。

项目成果

该项目2014年至今在全省建立示范基地20余个,其中2个挂牌基地:在闽东重点示范低水溶性农药艾法迪、唑虫酰胺等,并在福安市坦洋茶场四甫工区建立“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综合示范基地”,示范10000余亩,推广10余万亩。共举办茶园主要害虫生态调控技术培训班20期,共培训技术人员1570人。示范区全年减少农药使用次数4次以上,有效控制了茶园害虫的发生,防治效果达80%以上,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物种多样性。

图2.帕力特绿色高效农药示范点

五、茶叶良好农业技术规程的推广

项目内容

推广茶叶良好农业技术规程;建立符合良好农业技术规程茶园。

项目成果

为推广茶叶良好农业技术规程,“中心”共在全国举办茶叶良好农业(GAP)专题讲座5场(图3),培训茶叶从业人员772人,预计建立符合GAP要求的茶园约5万亩。

图3: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四川珙县开展培训

六、茶叶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的推广

项目内容

建立茶叶质量安全GAP标准化基地,辐射带动推广GAP标准茶园建设技术;建设符合GMP标准加工厂房;推广自动化、连续化、现代化的生产线;建立符合GAP和GMP要求的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项目成果

现已在福建省安溪县祥华乡和凤山自主建立GAP标准化茶园6000余亩,在建GAP标准化茶园4000亩,辐射带动建立GAP标准化茶园5万亩,已自主建成符合GMP标准的加工厂房2座,在建1座,推广现代化生产线2条。

七、乌龙茶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推广

项目内容

将从种苗—种植—加工—贮运—销售全过程绿色食品乌龙茶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体系推广到全国乌龙茶主要产区(福建、广东等)。

项目成果

为提高我国的乌龙茶的国际市场竞争力,逐步实现茶叶标准化生产,“中心”积极在全国乌龙茶主产区福建省和广东省推广乌龙茶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现已推广应用企业33家,项目要求乌龙茶加工技术应用企业严格按照“种苗—种植—加工—贮运—销售”全过程乌龙茶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体系执行,项目的实施切实提高了应用单位的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了现实经济效益。

八、茶叶贮存保鲜配套技术的推广

项目内容

将绿色、高效的贮藏保鲜配套技术推广到全国主要产茶区(福建、安徽、浙江、广东、云南等)进行推广。

项目成果

茶叶鲜叶在初加工和毛茶贮存过程中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造成品质下降甚至二次污染的情况,我国现有的贮存保鲜技术因设备落后老化,成为了制约本各茶叶加工单位质量品质的短板。该项目在全国33家茶叶企业建立了现代化贮存保鲜技术体系,该茶叶贮存保鲜配套技术克服了茶叶贮存保鲜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有效提高了各单位茶叶质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增收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