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EF INTRODUCTION

一、茶园水溶性农药的替代品种筛选及安全使用技术研究

项目要求

对茶树害虫防治过程中广泛应用并在产品中残留量较高的水溶性农药进行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实验,筛选出水溶性农药的替代品种, 并进行田间残留试验,研究替代农药的安全使用技术,确定水溶性、对叶蝉、茶尺蠖(茶毛虫)和茶树螨类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的替代农药品种。

项目成果:

为筛选出水溶性农药(吡虫啉和啶虫咪)的替代品种,“中心”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根据低毒、低水溶性、农残限量标准宽松的原则经开展田间药效实验,筛选出高效的替代农药品种30%唑虫酰胺悬浮剂,该悬浮剂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是防治茶小绿叶蝉的理想药剂。根据近年来我国部分茶区的茶棍蓟马发生严重的情况,经筛选实验,筛选出了防治茶棍蓟马的理想药剂:30%唑虫酰胺悬浮剂和10%氯化虫螨腈悬浮剂,这两种药剂不但速效性好,而且持效期长,能完全控制茶棍蓟马的种群数量。同时实验测试了农业部南京农机化所开发的3CG-45型茶园管理机,经过开展管理机喷雾后的农药雾化效果与沉积分布规律、机器喷速等试验,结果表明CG-45型茶园管理机对茶小绿叶蝉的校正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常规背负式喷雾器农邦WBS-16喷雾器(图1)。

图1.两种不同喷雾器在水敏纸上的雾滴图

二、假眼小绿叶蝉的物理防治技术研究

项目要求

研究不同波长LED单波灯对假眼小绿叶蝉的诱杀效果;研制能够有效引诱茶园内假眼小绿叶蝉成虫的LED单波灯,并设计研究以LED单波灯为基础的的粘板式虫灯诱捕器和风扇式虫灯诱捕器,形成高效实用的假眼小绿叶蝉的物理防治技术。

项目成果

项目开展了不同波长LED单波灯对假眼小绿叶蝉的诱杀效果试验研究。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确定了峰值为420 nm LED的窄波灯对假眼小绿叶蝉具有显著的诱捕作用,并在田间试验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研制了能够有效引诱茶园内茶小绿叶蝉成虫的LED单波灯(图2),与常规频振式电网型杀虫灯相比窄波LED杀虫灯对叶蝉的诱杀效果提高了87.41 ± 37.39%,并设计出风吸式虫灯诱捕器1台,形成1套高效实用的茶小绿叶蝉的物理防治技术,并在全国11个省份地区进行效果对比试验。

图2.风吸式杀虫灯

三、包装材料危害因子风险评估研究

项目要求

开展我国不同茶区主要茶类及相关产品中持久性污染物含量监测筛查,进行安全性风险评价;并提出包装残留化合物高效快捷、方便的检测方法。

项目成果

2015-2017年项目共完成31个茶叶和10个包装材料样品监测,茶叶样品包括20个绿茶和11个铁观音,茶叶样品主要来自贵州、浙江、福建等地,共检测出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污染物16种;10种包装材料包括塑料袋、锡箔袋、半锡半塑袋、内锡外塑袋、内锡外纸袋、纸袋等其中2个袋泡茶和1个用纸包装的茶中PAEs污染水平较高,其余样品包装材料种类与PAEs污染水平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在包装污染物迁移实验中探究了福建安溪铁观音集团4种香型铁观音(浓香型、清香型、韵香型和陈香型)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的污染水平,结果表明:4种香型铁观音中PAEs均有检出,且残留量相对较大;内包装袋中PAEs均有检出;2种包装袋中的PAEs在常温和4℃的储存条件下,经过3个月的储存时间,茶叶样品中PAEs的污染水平变化不大,即包装袋中的PAEs向茶叶中迁移的量较低。

四、茶叶新烟碱类农药的快速检测技术及设备的研究与开发

项目内容

在酶联免疫法,传感器法,薄层色谱法等检测吡虫啉、啶虫脒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并提出茶叶鲜叶基质中新烟碱类农药(吡虫啉、啶虫脒)的检测方法,研发快速检测装备。

项目成果:

该项目由“中心”和厦门斯坦道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基于前期文献调研,发现啶虫脒和吡虫啉受激发后发出荧光的特点,确定采用荧光分析法来检测这二种农残,经过样机试制、工程机的试制及工程机的不断改进和测试,最终研发出1台检出限低,重现性好,小型、安全、环保、快速的茶叶中吡虫啉、啶虫脒残留快速检测检测仪(图3),实现茶叶鲜叶中中吡虫啉、啶虫脒残留快速检测。

图3.茶叶新烟碱类农药的快速检测仪样机实物